村网通总站 石头堡村 shitoupu.nync.com 欢迎您!
矮红村新貌
独具特色的桃花源村民居。
古色古香的薅菜村民居
即将完工的响水洞移民新村
九龙新村
绿树成荫的柳浦村一角
山水环抱的马安村
原始古朴的大湾苗寨
长兴村新修的生态移民街
正大村生态移民街
房屋整齐、环境优美、道路通畅、卫生整洁……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响水洞村,整洁雅致的农家院外,梯田成片,风光迷人;村组的水泥路面四通八达;砖混结构的路边沟、标准化的垃圾箱,整齐划一,错落有致……青瓦蓝天,欢歌笑语,处处展现出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响水洞村的变化,只是该县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自2006年该县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幕拉开后, 在十年的艰难探索中,该县始终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按照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梯次推进的建设思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围绕把松桃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笃定前行,为松桃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注入蓬勃生机。在“农旅融合发展”思路引领下,在72个美丽示范村项目的带动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合力攻坚,松桃美丽乡村快速兴起,一个个“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陆续呈现,“美丽”正一步一步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
立足实际 明确目标
在10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松桃建设新农村重点要写好“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的文章,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美丽乡村,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到2018年底全县将完成509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村,通过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村庄环境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变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感恩意识和文明意识,把群众之间、邻里之间相互理解配合、和睦相处的氛围营造得更浓。
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树立文明健康新风尚、培育思想进步新农民、创造健康向上新生活、探索城乡一体化新路子、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新水平为目标,围绕“一年试点、两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掀起建设高潮”的思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新农村试点建设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关键,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为保证,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城乡发展。
集中用三年时间,把遍布全县 28个乡镇的 72个重点村建成影响带动全县的示范点,把滨江路、公园路、长乐路、城南人民公园、世昌广场沿河两岸建成文明长廊。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在全县打造一半以上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增收渠道顺畅、乡村文化繁荣的生态文明村。
科学规划 突出特色
松桃苗族自治县辖28个乡镇(街道)509个村(社区),在全县各乡镇(街道)美丽乡村的布局规划和建设方面,该县始终秉承规划先行、统筹建设的原则,围绕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按照“总规统筹、详规配套、子规支撑”的原则,坚持50年不落后的目标,邀请专业设计单位,统一编制了覆盖城乡的总体规划。在区分各个不同区域和环境的基础上,该县分类编制了509个村(社区)建设规划,配套编制了土地利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22个专项规划,因地制宜设计了6类农民住房设计图样,形成了以总规为统揽、以详规为主体、以子规为保障,横跨部门、纵贯到村、城乡对接、条块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根据该县各村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不同类别和特点,在充分挖掘各村文化民俗内涵、充分体现该县生态特色的基础上,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 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按照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标准,编制了响水洞、矮红、 马安、长征等28个精品村和72个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房屋风貌改造设计,确定了不同的建筑风貌、创建方式和建设标准。
盘石镇响水洞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发展框架,按照“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统筹推进”的思路,认真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房屋外貌改造规划、项目计划表,形成了“村(居)升级改造,居民集中居住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生态旅游体验区、文化广场表演区,苗绣生产加工区”“五区”的乡村发展规划,提前列出了建设内容,限定了建设时限,采取挂图作战、昼夜施工、干部蹲点指导的方式,有效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在规划中,根据乡村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经济实力、村庄现状、文化风情等因素,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和建设模式。
按照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该县探索建成了“城乡一体型”、“产业支撑型”、“旧村改造型”、“集中新建型”及“五村联创型”五种符合松桃实际的建设模式,为独具松桃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明确了方向。
加大投入 夯实基础
该县按照“基础跟着产业走”和以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等“六难”问题为突破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四化四改四结合六有六配套”工程,“四化”: 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房屋亮化;“四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庭院;“四结合”: 即把乡村清洁活动与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灾后重建后续项目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六有”:即村有场(垃圾场)、社有池(垃圾池)、户有箱(垃圾箱)、人有厕、畜有圈、机有棚(农机和柴草棚);“六配套”:即把乡村清洁活动与村级组织活动及农民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便民小超市、医疗卫生服务、惠农政策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相配套,努力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据统计,该县自2006年以来,共实施了72个试点村,其中省级点10个,市级点12个,县级点50个,共投入各类资金9.83亿元。其中:修建田间机耕道102公里,完成一池三改7041户、改院1995户计67250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165.8公里,通村公路改(扩)建14条长40.6公里,通组路及连户路建设66公里,房屋立面改造1108户,危房改造289户,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2处,排污管道1.24万米,建文化广场6.16万平方米,修建垃圾池113个,垃圾桶 682个,路灯安装463盏,绿化面积3.25万平方米等,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变。
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当地民俗特点的基础上,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积极实施了“五化六通”工程(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通水、通电、通油路、通电话、通网络、通有线电视),大力推进中心村苗族民俗特色住宅、文化设施建设,认真实施通村油路、村庄绿化、排水排污工程,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凸显、功能齐全的样板村。
“就这几年而言,由政府出资买单,从‘五化六通’中就可以充分看到政府服务群众的决心与信心。过去,我们家仅有三间破木房,下雨发愁,天干担心,儿子到了而立之年连门亲事也说不上,一提起来就让人揪心……而现在,我们住进了温馨舒适的新家园,不仅居住环镜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更主要的是通过家门口就业收入也增加了,这就是我们一直期盼的新农村。”这是乌罗镇桃花源村村民杨兴华对笔者说的一段肺腑之言。
发展产业 富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优势产业作支撑,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生产发展不起来一切都是空谈。”在松桃各级干部的思维里,发展农村经济永远是第一位的。松桃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而且具有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先决条件。松桃的优势在农业,特色在产业,农民增收的潜力也在产业。如何依托资源优势,壮大现有的支柱产业,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举产业旗、走特色路、打绿色牌,不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夯实增收基础才是可取之举。
目前,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区域优势,把生猪代养作为优势主导产业,把油茶产业作为增收支柱产业,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园区特色产业,以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以产业提质助推农民增收。
“4年前,我承包20亩土地种大棚蔬菜,如今又扩展到了50亩,仅今年上半年,收入就达20多万元。”提起发展大棚蔬菜,偿到甜头的孟溪镇安山村农民李春根高兴地说。近年来,该县积极引导群众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坚持用发展高效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种养业,使农民通过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
该县坚持以园区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采取招商引资、技术合作、集资入股等方式,建成省级园区6个、市级园区10个和县级园区12个的产业园,以盘石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为代表的畜牧养殖、以正大、普觉现代生态茶叶园区为代表的茶叶生产、以长兴堡现代中药材园区为代表的中药材生产的“农”字号龙头企业85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2个,初步实现了“企业联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富农户”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在贫困地区依托产业支撑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子,把产业开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该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向前光认为,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产业支撑是核心。
“今年己活到80岁了,原以为这辈子只有住木板房的命,没想到我还能住在这红顶青砖、粉刷得亮晃晃的洋房里洗上热水澡。”坐在整洁宽敞的新房里,长兴堡镇九龙新村的石宏章老人感慨眼前的变化。他说,这几年村上扩果压粮,家里种了5亩经果林,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就盖了这所新房子。
该县将发展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加快特色产业适宜区全覆盖步伐,促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8亿元。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搭建“一区四园”产业平台,引入华西希望集团、铁骑力士等农业龙头企业87家,投资2亿元建成200个家庭农场,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20万头,覆盖437个行政村5000户贫困户,实现分红187.73万元。引进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华商街等电商企业46家,建立电商服务站71个。坚持“文旅结合、农旅结合、城旅结合”理念,形成了“一路一廊四线六景”布局,带动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00元,比2006年增长了11倍。
文明兴村 文化为魂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农村的环境靓起来,更要让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富起来,这是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共识。
迓驾镇的青山村,将培育文明新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鼓励群众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尊老爱幼、团结邻里,树文明风尚;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在村文化广场建有便民服务中心、百姓舞台、配备体育活动器材、文体活动室、读书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地全天候开放,让更多群众意识到了文明对自己和家庭的重要性。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县始终把生态文明作为重要内容,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和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制定了村民文明规范公约,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持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创评和“美德在农家”活动,农村文明和谐进步蔚然成风。坚持以文化元素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层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和刺绣等民俗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出了苗王城、潜龙洞、天龙湖、桃花园、响水洞、花语长征等乡村休闲游线路,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文化队伍,如以寨英为代表的中国滚龙文化艺术之乡、以世昌为代表的绝技绝艺文化艺术之乡、以瓦瑶为代表的花鼓艺术之乡和以苗王城、大湾苗寨、响水洞苗寨、界牌苗寨为代表的特色民俗文化示范村。
该县以“同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为切入点,把生态、民俗、文化等理念植入美丽乡村规划及建设的全过程,依托厚重的民俗文化、突出产业文化和农耕民俗文化特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盘石镇响水洞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程中侧重考虑丰富的历史文化,建成了易地搬迁古建筑一条街和民居风貌建设,既美化了屋面又提升了品味……
县新农办龙冬仙说,在推进“五村联创”新农村建设等过程中,不能脱离松桃本地的民俗特色,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建设风格。
像苗王城、大湾苗寨这些示范村都呈现出特色文化明显、支柱产业成型、公共设施配套完善的特点。每个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居优美村庄、树文明新风、享和谐社会”的目标,形成了宜业宜居、休闲观光、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格局。
时下,步入松桃自治县境内,目之所及,一条条通村油路两旁遍布绿树果林,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住宅掩映在绿坡树丛,一片片农田沃野飘香……处处呈现一幅生产发展、环境优美、乡风淳朴的农村新画图。(黄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