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玉米螟的防治

    信息发布者:你是我不能错过的
    2017-07-19 01:15:37   转载

      不管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均会受到玉米螟的为害,玉米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米钻心虫。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发生与为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玉米螟的一些特性。


      1 玉米螟的特性


      玉米螟一生经过4个虫期,即玉米螟的卵、幼虫、蛹及成虫。成虫白天潜藏在杂草丛中、玉米田间,晚上到玉米上交尾、产卵。玉米螟的卵块多产在玉米中下部叶片背面中脉两侧,白色的卵块刚产下不久,这灰黑色的卵块就要变成幼虫了。


      幼虫从卵中出来,吃完卵壳就各奔东西,有些幼虫爬行后到达心叶,有些幼虫则吐丝,随风飘落到了邻近的植株上。


      大喇叭口期小幼虫首先为害心叶,在叶面上啃食留下这种透明小孔,我们把这种症状称为花叶;小幼虫将未展开的心叶咬穿,心叶展开后,叶片上留下了一排排小孔,我们称这种症状为排孔。花叶是玉米螟开始为害的标志,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为害心叶的幼虫也长大了。雄穗打苞后,三龄幼虫转移到雄穗苞中,取食幼嫩雄穗,将穗柄咬掉。雄穗抽出后,幼虫潜藏于未散开的雄穗中取食;雄穗扬花时,高龄幼虫又转移到茎中蛀食,蛀茎部位集中在雌穗节及其以上的节上。


      雌穗抽丝时,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幼虫刚从卵中出来,集中到花丝基部及雌穗顶端取食,此处幼虫发育到4-5龄时将蛀茎为害,蛀孔集中在雌穗节及其上下几节,幼虫蛀食的结果影响了雌穗的发育,植株易折断,尤其是从雌穗以下折断,严重影响产量。少数幼虫自穗顶注入穗轴中。


      玉米螟幼虫老熟后,都在茎杆等危害部位化蛹。


      玉米螟在黄淮海平原区每年发生2-3代。冬天是以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谷草、棉柴等寄主中度过的。越冬幼虫5月份变成了蛹,到6月份羽化出越冬成虫,然后交尾,产卵,为害。


      2 防治玉米螟


      防治玉米螟,首先要在在6月底越冬代成虫出现之前,处理掉上述玉米螟的越冬寄主,减少玉米螟的越冬代数量。第二是根据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分别做好春玉米和夏玉米的施药防治工作。


      2.1 春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


      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越冬代成虫出现的时期,春玉米田吸引了大多数成虫前来产卵。当田间花叶植株超过20%时,在大喇叭口中期、末期各施农药一次。防治喇叭口期玉米螟,撒施颗粒剂农药效果最好。常用的颗粒剂有0.5或1.5%对硫磷颗粒剂、1.5%或3%辛硫磷颗粒剂、0.4%敌杀死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等。每株玉米1-2g颗粒剂,心叶末期撒于心叶正中和组成心叶丛的4-5片叶隙中。撒施颗粒剂应在没有露水的情况下进行。


      2.2 夏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


      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一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一代成虫就飞到这里来生儿育女。到抽穗吐丝期,田间卵量急剧上升。


      夏玉米田玉米螟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抽穗吐丝期。在田间调查花丝基部及雌穗顶端时,当有虫雌穗达10%,或一百穗雌穗花丝上有幼虫50头时,就应施药防治。有虫雌穗超过30%时,应在第一次施药后6-8天再施药一次。施用的颗粒剂与春玉米大喇叭口期的一样,但施药位置不同。这时应将颗粒剂撒在玉米的四叶一顶处,即撒在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处、雌穗上面两节及下面一节的叶腋处和花丝顶上,其作用是杀死集中于花丝上的幼虫,并防止残活幼虫从雌穗着生节及其上下蛀入茎秆中。也可以用辛硫磷乳油等做成毒砂撒施。


      夏玉米田防治后,残活下来的幼虫蛀茎老熟后在里面化蛹,蛹将变成第二代成虫。


      播期较晚的夏玉米,在大喇叭口期会遭遇二代玉米螟的危害,穗期还要遭遇第三代玉米螟的为害。具体防治方法参考上面。


      夏玉米在大喇叭口期会继续遭受粘虫以及棉铃虫的为害,如果发生不严重则在防治玉米螟的同时,也可兼治粘虫和棉铃虫。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